父母如何理解和处理青春期孩子正常与不正常行为?
来源:   作者: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可能会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预期内和预期外的行为是否正常普遍存在很多的疑问和焦虑。而行为(Behaviors)做为除了情感(Emotion)和认知(Cognition)以外的重要个体性格和人格的表现形式, 既可以是一个人内心世界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自觉和习惯性反应, 也可能是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方式。


而对于处于从孩子向成人转化的重要阶段的青春期, 他们的行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表现出极其动态的变化, 包括时间与空间上, 质变与量变, 强度和宽度等多维度的不可预测性。


因此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首先必须要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哪些”正常”与”不正常”的行为, 更必须认识和学会如何处理青春期孩子的各种引发父母担心和焦虑的非预期行为, 最终才能做到他们的各种行为应对自如, 而保持稳定而良好的亲子关系。


青春期孩子都有哪些“相对正常”的行为。


1. 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性。


孩子终将成为独立于父母之外的独立个体, 有主见的独立性可能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那些把孩子视为自己“财产”的父母来说, 他们会永远"希望"孩子"永远"对他们有依附感。合理的预期是父母客观审视自己终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最终结局。拒绝"交权“, 只会让青春期更加"波澜壮阔"。


2. 叛逆的态度。


适度的“逆反"是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后浪推前浪, 后浪更比前浪高“的一种"表象"。


3. 波段性厌学态度/学业的波动。


(Senioritis). 是一个口语化的名词, 主要在美国和加拿大使用, 用来描述那些接近高中, 大学和研究生院毕业或一般学年末的学生表现出的学习动机的低落。


4. 睡眠障碍。


更高强度的现代教育, 以及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现代电子网络科技进步, 注定了新的一代青少年所面临的更残酷的升学, 就业竞争压力。对于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的孩子来说, 每天8个小时的睡眠成为了一个"可望而不可求"的奢望。


5. 情绪波动。


孩子学习压力, 父母的期望, 朋友同学间的"攀比", 友谊与爱情的挑战, 对自我身份认同的迷茫, 都会让他们的情绪展现出剧烈和频繁的波动。


6. 带有侵略的语言和行为。


在他们情绪失控的时候, 会有冲动引发的侵略甚至暴力行为。如果父母不能给他们以理解和支持, 他们做为“社会食物链的最底层受压迫的还没有成熟的孩子"会做出过激的行为。长期, 经常和严重的这些行为甚至会发展出反社会性人格。


7. 容易冲动/喜欢冒险, 刺激的活动。


他们对新奇事物和经历的好奇心, 会让他们尝试很多带有“时代特征”的行为, 比如毒品, 性行为等等。


8. 说谎或隐藏事实。很多也许是善意的谎言(white lie)。这是个非常不好把握尺度的话题。客观的说, 说谎也许是绝大多数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父母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适度的反应。


9. 与他人争论。现代孩子的“知识”远超出了父母一代, “争强好胜"的辩论有时成为他们“自大"或”建立自信“的一个必然途径。


10. 自私。孩子在很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私行为, 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特定阶段, 他们在认知层面是“以自我为中心”为主的特征。父母需要了解根据自私程度的不同, 给与合适的解读, 千万不要总是用成人的要求来衡量孩子。


11. 容易放弃。逆商和韧性的发展是需要以在实际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为依托的。因此在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韧性之前, 容易放弃是一种相对正常的行为。父母需要做的是提供一个宽容的环境, 在他们跌倒处把他们扶起来, 继续前进。


12. 对外在形象十分介意。异常行为: 因为关心外形, 而饮食失调或做其他危险的事情来改变其外表。比如女孩子常常会有饮食障碍症。


13. 不愿意/拒绝做家务。孩子的天性是玩, 尤其是在目前社交媒体, 游戏, 视频等高科技媒体的"狂轰乱炸和无处不在的“新时代环境下, 让孩子主动做家务恐怕是难上加难。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在青春期之前就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14. 与父母交流的减少 vs 与同龄伙伴/朋友交流增多。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 父母就需要考虑用一种合适的方式慢慢“退居二线"了。孩子的社交重心自然会向以朋友为主转变。这不是父母愿意还是不愿意的事情, 而是绝大多数情况下的一种必然过程。


15. 做事优柔寡断。


孩子从以依赖父母到自我独立去社会中生活的转型过程,  注定心中充满渴望, 犹豫, 兴奋与害怕的各种情绪。父母需要给予的是支持, 信心和鼓励。


16. 男女朋友关系/对性活动的好奇, 探索。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 性活动本身是一种正常的行为。但由于人的社会属性, 又注定了在法律, 道德, 伦理的角度对亲密关系的“社会定位”。父母应该知道如何与孩子谈“性"这个话题, 而不是”谈性色变"。


常见青春期孩子的”非正常/不被认可”行为。


偷东西。


学业突然急剧的下滑。往往意味着孩子在生活中突然遇到了什么困难, 影响了学业。


辱骂, 恐吓或威胁他人, 破坏性行为/暴力语言行为。如上面所说, 严重的超出正常尺度和频率的言语和行为可能提示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长期焦虑, 愤怒或悲伤, 突然严重情绪变化。虽然正常的情绪波动和一过性的焦虑是正常的。但是长期严重的变化一定要引起父母的警觉, 早日寻求帮助。


痴迷于体重, 和/或饮食习惯的急剧变化。


从来很少或不参与朋友的社交活动。孩子可能更习惯于网络虚拟世界, 而不适应真实现实社会, 甚至引起严重的社交恐惧症。


与危险/不适当的人交往。



饮酒吸烟, 喝醉或用毒品。在美国这个问题尤为严重, 很多孩子从初中就可以接触到毒品。父母千万不要指望学校能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预防, 在孩子初中前就要跟孩子探讨这个话题。


彻夜不归。




违法的行为。


非正常的性活动。


不断争论, 哪怕很小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可能在情绪, 情感控制上缺乏认知层面的自控力。父母需要了解, 这个阶段孩子的管理大脑认知的部分尚未成熟。


公开挑衅和/或拒绝遵守规则。


过多的游戏和社交媒体。这是个普遍的时代性的问题, 请见以往的科普。


从事危险行为。


自残/自杀。很多女孩子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而"学会"自残, 或者用来发泄情绪, 或者获得"关注", 甚至用来"威胁"。


如何看待孩子”不被认可/不正常”的行为?


正常和不正常到底如何区别和定义? 是质的不同还是量的不同?是不是符合孩子们发展的成长阶段? 行为是不是影响他们的学习, 人际关系和生活?


是一过性的, 短期的, 还是长期的?


是否考虑到他们的心理, 生理发育阶段?


反应性(对特定环境, 情况, 人)的还是习惯性的。


这些行为是”质”的改变, 还是”不同程度”上正常行为的偏差?


“不被认可”的行为是否是对”特定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情商和逆商)。


男孩(直接和外在化)和女孩(间接和内在化)行为表达的不同。


父母“不认可”的孩子行为, 一定是错的? 谁决定”不被认可”行为的标准?


父母”不认可”, 一定是“别人或社会”不认可的吗?


父母对”自我和家庭”的客观认识。


父母如何处理孩子们”不认可”的行为?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注意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和活动, 及早发现。孩子的培养要从小开始, 而不是等到孩子们出现问题了才开始考虑去找"专家治疗", 最好的"治疗“是预防。


理解”行为”背后的意义和本质。


是需要耐心等待, 还是需要介入和帮助他们?


何种方式帮助他们”改正”?


以平等, 互相尊重为基础。给出明确和适合他们发展阶段的方向, 限制和规则, 千万不要与别人家的孩子攀比。


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 发展并保持与父母的牢固亲子关系。


开放式交流。请见往期科普“非暴力沟通"。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给机会锻炼”逆商和情商”


寻求专业帮助。


父母应避免:


不合理的期望。(如学业, 藤校)。很多父母直到孩子长大才发现, 自家的孩子也就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人。而对另外一些家长, 当孩子心理健康出现严重问题时, 哪怕孩子是一个普通人都会成为一种奢望时, 才真正后悔在孩子小时候为什么没有重视孩子的心灵成长, 却"随波逐流"的只重视“狭义教育"。


不理解孩子, 在满足孩子需求方面缺乏同情心/同理心。父母对孩子的爱, 理解和无条件的支持是孩子永远的“最强大动力”。


使用伤害性语言, 体罚。有时会给孩子带来“永远的心灵创伤"。


压迫他们的能力和独立性。这样只会压抑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



父母应该采取以下一些行为”帮助”的有效原则


规则太多会阻止孩子学习, 动力和进步, 对于自我克制力差的孩子, 规则太少没有效果。”认可”还是”不认可”,应该基于特定家庭环境, 父母孩子的认知, 性格, 并建立在孩子和父母探讨基础之上。


应该是合理的(Reasonable)。每个孩子, 父母和家庭动态关系都是不同的, 父母是对孩子最了解的, 因此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制定合理的预期和养育方式。


明确(Clear)。很多父母往往不停的"唠叨"和"教育"孩子, 岂不知孩子对于父母的"啰嗦"早已"脱敏化"了, 根本是不可能听进去的。所以对于那些特别"情绪化"的家长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 做到与孩子明确, 开放和简洁的交流。


一致的(Consistent)。(夫妻之间的一致,爷爷奶奶, 姥姥姥爷之间的一致)。父母如果不能对如何教育孩子达成一致, 孩子会产生更多的困惑。


积极正面的表达(Positive)。父母的人生态度会"潜移默化"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那父母是不是应该活出"积极的人生“呢?


征求孩子的意见的基础上达成的共识为基础 (Feedback opinions from children)。


规则实行中带有”灵活性”的长期坚持。能够做到这一点, 需要父母真正能够"超越自我", 其往往建立在对孩子短期和长期人生规划的客观与健康理解之上。


父母们会觉得自己养孩子不易, 有没有想过青春期的孩子更不容易。孩子们需要父母做为他们的后盾, 给他们提供建议, 与他们分享生活中好的, 坏的, 甚至丑陋的东西。父母应该选择坐在孩子成长过程的最前排参与其中, 而不是高高在上。

发布时间:2022-12-30  阅读:465次
0
联系我们

泰安唐訾心理咨询

手 机:13053819003

地 址:泰安市泰山区泰山龙河商贸大厦2号楼6楼604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咨询我们

扫一扫,咨询我们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56283625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