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广告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知识
心理知识
识破心理咨询过程中的骗局,守护孩子的疗愈之路
来源:   作者:

识破心理咨询过程中的骗局,守护孩子的疗愈之路

(作‌者:1.唐訾  2. 张佳蕾(高三学生) 信息检索完成 )

当孩子因心理困境按下学业暂停键,作为父母焦急寻助的心情我们深深理解。但请警惕,网络空间中正潜伏着利用您脆弱心理的营销陷阱!本文将为您拆解常见骗术,助您理性应对。


一、精心设计的"康复剧本":两大情感诱捕套路

‌1. 第一幕:共鸣视频陷阱‌

·您常会刷到类似《陪伴抑郁女儿重生》的煽情故事,文案直击痛点:“孩子休学三年,终于重返校园!”

·这些账号通过私信暗示有“独家疗法”,诱导添加联系方式。请注意:真正保护孩子的家长绝不会公开患病细节,更不会用孩子病痛引流牟利。换作是自己,相信你也不会这么干吧?

‌2. 第二幕:评论区精准撒网‌

1. 在心理科普视频下,常出现模板化留言:“我家也曾这样,现已康复上学”、“某老师真的救了孩子”、“风雨过后,看到彩虹,孩子已经成功复学”等诸如此类信息,诱你上钩。更多防骗信息也可以直接联系泰安唐訾心理咨询,由首席心理专家张勇先生为您详细解答。

这些“热心网友”实为机构水军,其账号特征明显:新注册、内容单一,主动私信推荐“专家”,且IP多集中在安徽、河南、山东,其推荐的心理咨询机构多集中在山东、河南、安徽。

二、三大反常细节揭露骗局本质

泰安唐訾心理咨询

1. ‌违反隐私保护原则‌

真实患者家庭对病情极为敏感,未成年患者受法律隐私保护(《精神卫生法》第4条),负责任的家长绝不会将诊断证明作为营销素材发布到网上,更不会让全世界的网民知道自己有一个抑郁的孩子,同样孩子也不会允许父母把自己患病的信息分诸于世,这显然都不符合常理。

2. ‌违背康复客观规律‌
心理建设如同骨折愈合,需专业系统的“心理复健”。宣称“包复学”“包治抑郁”的机构,本质是贩卖焦虑的情绪生意。心理疾病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样,心理疾病的康复,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给智慧家长的四个防御锦囊

2. ‌建立科学认知‌
查阅权威资料,特别是抑郁症形成的机制原理,孩子拒学背后的心理动机机制。不轻信个案奇迹,理性认识心理疾病的疗愈过程,更不要求愈心切。

3. ‌选择正规渠道‌
首先国家级三甲医院心理科,周边的心理咨询机构、学校心理咨询室为首选。
一定要谨防 私下转账的“远程指导”,“隐形介入”“脑涨落仪检查神经递质”等一些说得天花烂醉的项目。

泰安唐訾心理咨询 工作室

4. ‌守护家庭隐私‌

避免在公开平台透露孩子的诊断信息,以防被网络推手拿来做网络营销,处理病历时注意遮挡个人信息。

5. ‌保持理性节奏‌
“急于求治”最易被利用,孩子的心理重建需要:专业支持(60%)+家庭氛围改善(30%)+时间沉淀(10%),绝非有任何灵丹妙药可以快速解决,详情也可以直接联系泰安唐訾心理咨询,由首席心理专家张勇先生为您详细解答。


(本文防骗案例 信息检索收集  由 张佳蕾 (高三学生)完成)

发布时间:2025-04-12  阅读:9037次
0
联系我们

泰安唐訾心理咨询

手 机:13053819003

地 址:泰安市泰山区泰山龙河商贸大厦2号楼6楼604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咨询我们

扫一扫,咨询我们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56283625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